儿童龋齿需要治疗吗?了解危害与治疗方法,让孩子告别龋齿困扰!
儿童龋齿需要治疗吗?这是许多家长心中的疑问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的牙齿出现了龋齿的情况,然而部分家长却对此不够重视,认为乳牙迟早会换,不用治疗。实际上,儿童龋齿无论是乳牙还是恒牙出现问题,都需要及时治疗。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的口腔健康,如引发疼痛、影响咀嚼功能,还可能对恒牙的发育、颌骨生长以及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接下来,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儿童龋齿的相关问题。
为什么儿童龋齿需要治疗?
乳牙龋齿危害大:乳牙的牙釉质比较薄,一旦发生龋齿,发展速度会特别快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重度问题。比如牙髓炎或根尖周炎,细菌感染牙神经或根尖组织后,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,牙龈也会肿胀,甚至可能导致面部感染。乳牙根尖的炎症还可能破坏下方的恒牙胚,致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、异位萌出。当龋齿重度到牙齿缺损时,孩子可能因为疼痛而拒绝咀嚼,这会影响营养吸收和颌骨发育。此外,前牙龋齿还可能导致发音不清,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。
龋齿不会“自愈”:龋齿是由细菌引起的进行性破坏。在早期,牙齿表面可能只是出现白斑或小黑点,但一旦形成龋洞,就无法通过刷牙或者换牙自行修复。如果拖延治疗,病情只会越来越重度。
儿童龋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?
浅龋和中龋的治疗:对于未伤及牙神经的龋洞,可以采用补牙(充填治疗)的方法,清除腐坏组织后用树脂材料进行修补。在选择乳牙补牙材料时,需要兼顾耐磨性和安心性。如果乳牙缺损重度,可安装预成金属冠,保护牙齿直至换牙期。
深龋或牙髓感染的治疗:当龋齿发展到深龋或牙髓感染阶段,需要进行乳牙根管治疗,清除感染牙髓后填充药物,以保留牙齿功能。需要注意的是,乳牙根管治疗与恒牙不同,它以控制感染为主,不会影响恒牙替换。只有在龋齿非常重度、无法保留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拔牙,但拔牙后需要后续佩戴间隙保持器,防止邻牙倾斜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。
特殊情况的处理:对于低龄儿童(如3岁以下),由于配合度差,可尝试非创伤性修复,如药物涂抹来控制龋齿发展,或者在镇静下进行治疗。如果孩子多颗牙齿广泛龋坏,就需要综合评估全身健康状况,排查是否存在夜奶、高糖饮食等诱因。
如何预防儿童龋齿?
口腔清洁从第一颗牙开始:孩子出牙后,就应该用纱布或指套牙刷为其清洁牙齿。2岁后可以让孩子学习刷牙,但家长需要协助补刷至7 - 8岁。同时,要使用含氟牙膏,3岁以下使用米粒大小,3岁以上使用豌豆大小,并且每日刷牙2次。
饮食管理特别重要:要避免孩子频繁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,尤其是夜间喝奶后一定要刷牙。多让孩子吃纤维性食物,如苹果、胡萝卜等,这些食物可以促进牙齿自洁。
定期涂氟与窝沟封闭:每3 - 6个月带孩子去涂氟,这样可以强化牙釉质。在孩子3 - 4岁乳磨牙萌出时、6岁后恒磨牙萌出时都要做窝沟封闭。
早发现早干预:建议每3个月带孩子检查一次牙齿,一旦发现早期脱矿(白斑),可以通过再矿化治疗逆转。
家长常见的误区有哪些?
“乳牙坏了不用治,反正会换牙”: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龋齿可能会影响恒牙健康,甚至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
“孩子喊痛才需要看牙医”:等到孩子喊痛时,往往龋齿已经发展为牙髓炎,治疗会更加复杂。
“乳牙根管治疗会伤恒牙”:规范的乳牙根管治疗是以保留牙齿为目的,并不会影响恒牙替换。
窝沟封闭和涂氟对预防儿童龋齿有什么作用?
什么是窝沟封闭和涂氟:窝沟封闭是将窝沟封闭材料涂于牙冠的咬合面、颊舌面的窝沟上,以预防窝沟龋,适用于2 - 3岁乳磨牙萌出时、6 - 7岁一恒磨牙萌出时、11 - 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时。涂氟则是在牙齿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氟化物,相当于给牙齿穿上一层保护衣,一般半年左右涂一次,适用年龄为6个月以上,具体要听取牙科医生建议。
做了窝沟封闭后还需要涂氟吗:从预防成效来看,窝沟封闭用肉眼可见,而涂氟的成效一般需要坚持三年以上才能看到。所以,即使孩子做了窝沟封闭,还是建议进行涂氟。对于患龋风险高、容易蛀牙的孩子,更需要定期涂氟,给牙齿双重保护。
窝沟封闭和涂氟能一起做吗:窝沟封闭和涂氟是两种有效的龋齿预防措施,它们并不矛盾,是可以同时开展的。具体是否需要同时做,建议听从医生检查后的建议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孩子患龋齿的可能性大,也可以在窝沟封闭的同时配合涂氟进行治疗。
综上所述,儿童龋齿是需要积极治疗的。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习惯,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,避免因忽视乳牙健康而造成长期影响。同时,要正确认识窝沟封闭和涂氟等预防措施,为孩子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。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,绽放灿烂的笑容。
